咨询热线

18601373008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  >  绿茶粉超微粉碎代加工的技术实现与行业应用

绿茶粉超微粉碎代加工的技术实现与行业应用

更新时间:2025-08-12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  绿茶粉超微粉碎代加工的技术实现与行业应用
 
  一、核心技术优势
 
  1、低温锁鲜工艺
 
  采用TLB-700型超微粉碎机组,在-5℃至45℃可控温环境下作业,通过变频给料系统匹配粉碎速度,确保绿茶多酚、叶绿素等热敏成分保留率超95%。三级集料系统实现粒径1-50μm精准调控,满足食品添加剂标准(GB 2760)对超微绿茶粉的细度要求。
 
  2、全流程洁净管控
 
  配置304不锈钢接触部件及双级除尘系统(布袋+滤筒),粉尘泄漏量<0.1mg/m³,达到GMP车间10万级洁净标准。从原料粗碎到成品包装的全封闭流水线设计,杜绝重金属与微生物污染。
 
  3、定制化生产体系
 
 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工艺适配方案:烘焙用粉采用200-400目粗粉保持风味物质,饮料速溶粉则加工至800目以上提升溶解性。支持来料加工与配方研发一体化服务。
 

 


 
  二、典型加工流程
 
  1、预处理阶段
 
  鲜叶经杀青干燥后,由TLP-250型剪切破碎机处理成≤5mm碎片,水分控制≤6%,通过负压输送系统进入缓冲仓。
 
  2、超微粉碎环节
 
  物料在TLB-700主机内经历研磨轮(合金淬火材质)与轨道的碾压剪切,配合-20℃冷气流辅助降温,实现细胞破壁率≥98%。PLC控制系统实时监控主轴温度与能耗(≤0.5度/公斤产出)。
 
  3、成品分级处理
 
  旋风分离器按密度差异收集不同细度粉末,纤维滤筒二次过滤确保成品纯净度。最终经金属探测与水分活度检测后真空包装。
 
  三、行业应用价值
 
  1、食品工业创新
 
  超微绿茶粉已成功应用于冰淇淋、巧克力等产品,其纳米级粒径使添加量减少30%仍保持鲜明色泽与风味。某烘焙企业采用代加工模式后,产品货架期延长40%。
 
  2、大健康产业升级
 
  代加工服务帮助保健品企业突破细胞破壁技术瓶颈,使茶多酚生物利用率从常规粉碎的42%提升至89%,推动功能性食品研发进程。
 
  3、资源集约化
 
  企业年处理绿茶原料超200吨的规模化生产,能耗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65%,为中小茶企提供轻资产转型路径。

联系我们

北京天利恒诚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北京市大兴工业区金星路12号   技术支持:制药网
  • 联系人:张玉民
  • QQ:2335784308
  • 公司传真:86-010-61272428
  • 邮箱:Maxzhang1130@outlook.com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微信二维码

网站二维码